分析|美团的毒药,世间已无“摩拜橙”

2019-08-04 14:12发布

来源:紫金财经

作者:三妹

(本文系紫金财经原创作品,已获转载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但凡是涨价,总会吸引人们的目光,即使他(她)不骑共享单车!

摩拜单车又涨价了!从上个月底,7月26日起,摩拜在深圳、上海、广州、佛山、厦门、成都等地正式实施新版计费规则,价格有所上调。不过,与以往调整时长费不同,这次摩拜涨得是起步价。

以上海和深圳为例,调价后,在上海骑行15分钟以内收费1.5元,骑行超出15分钟,每15分钟收费0.5元;在深圳骑行30分钟以内收费1.5元,骑行超出30分钟,每30分钟收费1元。可见,最新调价后的上海摩拜价格最高,首骑1小时为3元,之后每小时2元,而深圳、成都、广州等地首骑1小时内均为2.5元,之后每小时2元。

对此,摩拜单车方面回应称,此次调价是为了优化运营效率,为市民的出行持续提供更好的服务。“调价后将会推出骑行优惠活动,此外,还提供各类单车骑行套餐。对于购买套餐的用户来说,调价后,骑行前两小时免费。不过,紫金财经发现,摩拜月卡的价格也在不定时上涨。从刚开始的2元一个月,甚至有5元3个月的折扣,上涨到了现在原价30元,折后至少14元的价格。

其实,早在今年4月份,摩拜单车就在北京开始实行了新计费规则:骑行15分钟以内收费1元,骑行超出15分钟,每15分钟收费0.5元。按照这一规则,骑行1小时花费2.5元。紧接着,5月份摩拜再次调整计费规则,宣布未来单车价格将由起步价和时长费两部分组成,起步价为1元,15分钟以内为起步价,超过15分钟收取时长费,即每15分钟0.5元,不满15分钟的以15分钟计。

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摩拜单车再次涨价,可见已纳入美团麾下的摩拜,早就按奈不住,迫切需要改善单车业务的营收和利润。

失去姓名,世间再无“摩拜橙”

伴随涨价一起而来的,还有“摩拜橙”的消失。摩拜单车上海负责人表示,从7月27日起用“美团黄”新车更换上海地区的橙色单车。

不过他强调,这次在上海地区是“置换”而不是“投放”,“本次置换工作是经报备上海市、区两级行业管理部门获得同意后实施的,遵循‘先换出再换入’的原则。具体来说,就是旧车牌照在上海共享单车行业信息服务平台中注销后,统一回收至外地处理;然后再在行业信息服务平台中完成新车上牌,在相关管理部门监督下完成落地。首批置换数量大约4万辆,将分批与上海市民见面。”

2018年4月3日,美团点评作价27亿美元正式收购摩拜。相比于ofo过于跌宕起伏的情节,摩拜被收购后虽然表面平静、水面以下却是波涛暗涌。自被收购以来,美团对摩拜业务的调整动作从未停过,先是摩拜单车创始人团队李斌、胡玮炜、王晓峰等悉数离场,紧接着摩拜被动参与了多次美团内部的整合。现在来看,摩拜失去颜色和名字,是一件早已注定的事情,在紫金财经看来,并不意外。

2019年1月23日,美团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王慧文发布内部信,被外界解读为摩拜深度美团化的标志。他在内部信中表示,摩拜单车将成为美团LBS平台单车事业部,由他本人兼任事业部总经理。未来,摩拜单车更名为美团单车,美团App成为其国内唯一入口。

摩拜的彻底“变黄”是在今年6月份以后,而且它是跟着美团一起“变黄”的。6月13日,美团官方微信推了一篇《官宣:#美团黄#来了!》,宣布美团App从Logo到内页全部变黄了,不仅如此,包括摩拜单车、充电宝以及POS机等产品线在内,美团多个线上、线下场景都统一成了黄色。美团方面称,这次美团变颜色,是想将所有线上线下曝光进行视觉化统一,实现从流量到品牌的一体化。

至此,共享出行领域的一杆旗帜,也曾经被当做新“四大发明”的代表之一的摩拜,彻底换了颜色,世间再无“摩拜橙”。摩拜单车终将逐渐美团化,被整合进主营业务自其被收购那一刻起就已注定,不会再存在一个独立的单车了。正如王慧文此前采访时所言,“这个生意本身独立核算的经济价值不够,它能赚钱但是价值不够大。”

盈利问题老大难,摩拜单车走向何方?

2019年3月,美团点评发布了2018年年报。数据显示,美团点评在2018年全年总收入为652.27亿元,经调整亏损净额为85.17亿元。而在这笔巨额亏损中,摩拜单车“贡献”了不俗的能量。

自2018年4月美团全资收购摩拜之日起至2018年底,由摩拜贡献的计入综合收益表的收入仅为15.07亿元,但亏损却高达45.5亿元。也就是说,2018年整个财年,摩拜的加入只为美团点评贡献了2.31%的收入,但却带来了53.42%的亏损。

事实上,即使不被美团收购的美好时光中,盈利问题也一直是共享单车头上的紧箍咒。在行业兴起之初,各大共享单车平台的掌门人都没有解决“如何实现盈利”这个问题。摩拜创始人胡玮炜甚至表示:“失败了,就当做公益”。(估计听到这句话,所有投资人都惊出一身冷汗。紫金财经注)

时间回溯到2018年,当初美团收购摩拜时,其估值为155.64亿,其中净资产仅为27.4亿,商誉价值高达128亿,而摩拜账面现金仅剩8.3亿元。根据美团IPO前的招股书,自2018年4月4日收购摩拜以来,摩拜于4月4日至4月30日的骑行收入为1.47亿元,净亏损 4.07 亿元,平均每天亏损高达1500万元。可想而知,如果继续亏损下去,摩拜无疑将成为美团的一个大包袱。

一口吃下摩拜,正面效果有,负面效果也不低,对此美团心里苦啊!美团在年报中反复强调,公司将利用线下运营经验及能力进一步提高共享单车的运营效率,加强与平台的战略协同作用,持续减亏。

在这个原则下,摩拜关闭了其在亚洲部分国家的业务,并表示将继续评估其他国家和地区业务,不符合运营效率目标的业务将陆续关闭或通过战略合作优化运营。

但现在来看,租赁费用一直以来都是共享单车的主要营收。在没有其他盈利模式前,共享单车要想盈利,只能涨价,别无他法。业内人士算过这样一笔账,哪怕是按照现在涨价后的收费模式,共享单车也很难盈利。紫金财经表示伤不起,这是否意味着美团的单车业务年内很可能会还有第三轮,甚至是第四轮的涨价呢?

共享单车向精细化运营转型

共享单车是个好创意,但它不一定是个好生意。

在一轮接一轮狂热的资本追逐之后,共享单车行业“一地鸡毛”。摩拜被收购,结局还算不错的,那些默默消失的单车品牌更让人唏嘘不已。

2017年6月,悟空单车宣布退出共享单车市场,成为国内首家倒闭的共享单车企业。随后,原本“百花齐放”的共享单车企业数量锐减,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单车品牌一个个倒下。(原来笑谈单车品牌太多,颜色不够用了,现在发现,还是商业闭环问题,紫金财经注)

下,竞争格局已定,用户红利趋于见顶,共享单车们的亏损却还在持续,如何跑通变现模式、打造自身的造血能力,成了共享单车经营者不能回避的主要问题。

艾媒咨询在其发布的《2018中国共享单车发展现状专题研究报告》中指出,共享单车的市场仍然存在,但行业现已进入靠精细化运营的阶段,只有对单车做好运营维护、提高破旧处理的反应能力,做好单车投放前的规划,才能不断提高用户的单车使用体验,树立良好的品牌口碑。

可见,只有精细化管理,提高用户体验,让共享单车更好地融入城市,才是共享单车长久的生存之道。

同时,艾媒咨询的报告还指出,部分共享单车平台的押金问题,已对用户造成较大影响。随着共享单车企业相继取消押金制度,未来企业在商业化尝试和变现上将会有更多的探索。此外,除了传统的租金收入、广告收入、跨界营销之外,共享单车企业还可以通过大数据,拓宽盈利的渠道,获得二次盈利的机会。

另一方面,当前开发休闲价值也成了共享单车发展的一大趋势。据摩拜单车大数据显示,中国不少城市周末活跃在公园、商业街等休闲区域的骑行数量明显增多,且人们在骑行过程中更愿意绕行,选择的骑车路线往往不是最短的路线,而是舒适、风景好或有特色的骑行线路。

从野蛮生长到有序繁荣,共享单车行业俨然已进入了下半场,嘈杂与喧闹渐行渐远。尘埃落定之前,曾经的摩拜,现在的美团单车,还会续写怎样的商业故事呢?

文章来源: https://www.toutiao.com/group/6721178039775920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