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CxGMIC 宽带资本携手4家伙伴企业,共话5G与物联网产业创新机遇

2019-07-31 14:17发布

"

编者按:关注宽带资本公众号(ID:bjkdzb),获取更多前沿洞察。

\"CBCxGMIC

7月26日-28日,由长城会和科复时代主办的第11届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简称GMIC)在广州盛大召开。本届大会以“超序之美”为主题,汇集了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演讲嘉宾,就5G、人工智能、粤港澳大湾区、全球化、产业升级等前沿话题,进行多角度、高规格的跨界交流和碰撞。

宽带资本于活动期间主办5G&物联网专场。宽带资本董事王志飏担任论坛主持人,与G7首席财务官张杰龙、涂鸦智能副总裁付强、OPEN AI LAB研发副总裁黄明飞以及雪浪云副总经理&合伙人刘凯4位被投企业伙伴深度探讨了各垂直领域的技术创新机会,并为创业者提供了中肯的“避坑”建议。

以下是现场精彩对谈实录,经整理。

\"CBCxGMIC

主持人宽带资本董事王志飏:宽带资本成立于2006年,自成立以来一直关注国内TMT方向的投资,最近5年的重点投资主题是产业互联网。我们邀请了几位宽带资本的合作伙伴,共同探讨5G和物联网时代的产业创新机遇。今天的对谈主题更多与技术以及产业转型相关。

四家企业产业实战分享

G7:「全球最大的车联网平台」

\"CBCxGMIC

▲ G7首席财务官 张杰龙

张杰龙:大家好,我是G7的首席财务官张杰龙。我在加入G7做CFO之前在国家开发银行负责国开行的美元融资,目前在G7负责战略投资、融资以及财务内部管理。

我给大家看一张图,大家就知道G7是在做什么的。先讲一段黑色幽默,我本来是打算把这张图的实时状况展现在各位面前的,但昨天得知场馆的带宽不够,只好请我的同事录了屏。参加5G的论坛,但是带宽不够,所以需要各位同志努力的地方还挺多的。

\"CBCxGMIC

G7是中国最大的,或者说全球最大的一个面向物流车队的物联网平台。大家能看到,我们的平台上现在大概有120万台车辆实时在跟G7连接,底部的数据显示了这些车跑了多少里程,今天大概已经消耗了多少燃油,使用了多少加油站……此外,通过G7的实时结算,大家能够看到司机今天抽过12000次烟,闭过7万次眼睛,打过38616次电话,这些都是非常影响运输安全的因素。简单一句话,G7现在是全球最大的一个车联网的平台,我们用物联网平台给我们的客户提供服务。

涂鸦智能:「做物联网的操作系统」

\"CBCxGMIC

▲ 涂鸦智能副总裁 付强

付强:我是来自涂鸦智能的付强。我们团队一直在做平台化的事情——最早在PC互联网时代,我们做了一个开源软件论坛开发平台,后来被阿里收购,接着做阿里云的系统搭建,到了2014年我们又开始做物联网创业。现在涂鸦的平台已有1亿多的连接设备,服务超过全球10万家客户。

以上是我们的创业之路,再给大家汇报一下我们的业务模型。我们都知道今年物联网很热,但在此之上有个前提,就是OS(operating system)。你得有一个让所有设备能跑得通的OS。涂鸦的业务模型在概念上类似于安卓系统,是物联网里面的OS。通过我们的OS和连接协议,不管这个设备是使用蓝牙,还是WiFi,都可以实现互联互通,这是目前涂鸦在做的一件事情。

那么我们能解决什么问题呢?端到端的赋能。举个例子,一开始我们跟传统企业接触,发现中国企业最早有两类产品在智能化:第一,开关插座,就是控制类产品;第二,智慧照明。但是跟珠三角、长三角企业接触的时候,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很多传统企业最擅长什么呢?制造和销售。像连接的云端,以及客户的APP开发都是做不到的,所以涂鸦通过两年的时间,从研发端入手帮助传统企业做智能化改造。

第一,企业做研发需要客户端开发人员、云端开发人员以及做智能化的开发人员,代价是一百多万到两百多万,但跟涂鸦合作是不需要花一分钱的;

第二,在制造端,我们实现标准化硬件模块化的解决方案。一个非智能化的设备拿到涂鸦来,只需要一天时间,就可以把它变成智能化。第二天,你就可以把这个产品拿去给客户和渠道做推广;

第三,在销售端,目前像沃尔玛,也需要采购的设备之间能够互联互通。那么就出现了第三个契机,在渠道端,我们的合作伙伴通过涂鸦的连接赋能,与沃尔马的采购可以实现无缝对接。

产品从工厂到落地之后,最终还有一个场景SaaS服务,单款产品不能像手机一样带来非常好的体验,我们需要通过多款产品的组合才能实现一个智能化的场景,这也是涂鸦在做的一件事情。

目前涂鸦智能的全球化分布式的架构已经做完,现在每天处理的请求量大概是500亿次。欢迎有全球智能化需求的企业来跟涂鸦合作。

OPEN AL LAB:「嵌入式AI算力平台」

\"CBCxGMIC

▲ OPEN AI LAB研发副总裁 黄明飞

黄明飞:大家好,我是OPEN AI LAB研发的负责人。先介绍一下公司的情况,OPEN AI LAB是一家专注于做嵌入式AI算力平台的公司,我们的产品跟谷歌的TensorFlow、Caffe等是对标的产品。大家可能很少听说过我们,因为我们不会直接面向to C的产品。但你使用一些嵌入式设备时,里面可能会嵌入我们的系统。

我们的系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首先帮助你加速AI算法,我们的产品Tengine,在嵌入式端做到全球性能最好,让你的算法在原有的平台上跑得更快。另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跨平台,既具备很好的硬件兼容性,又可以兼容基于主流AI框架开发的算法,简单来说就是让AI算法的开发、部署都非常方便。第三,在AI Framework领域,我们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提供商业服务的公司。Tengine是AI的OS,但和涂鸦的不同,因为AI本身不是一个应用,它是一个技术,所以AI的OS最终会和很多应用相结合。

雪浪数制:「帮传统制造业建数据大脑」

\"CBCxGMIC

▲ 雪浪云副总经理&合伙人 刘凯

刘凯:雪浪云是制造业和互联网深度融合的一个团队,有来自互联网的王坚博士,也有阿里云ET工业大脑的创始人王峰,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华勇。团队目前有80多个人,主要为制造业客户提供落地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

跟传统信息化软件不同,我们做的是把数据算法中的人工智能技术与生产现场的需求相结合,生成智能化应用的点。比如,顶层我们有工厂大脑的建设,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辅助分析;也有其他各个层面的视觉检测、声音检测,实现现场的无人化与少人化。

这些工作都基于一个智能数据操作系统,我们叫雪浪OS。主要有三个组建:第一,雪浪虎符——工业数据资产管理平台,帮助企业厘清现在有多少资源。过去这些信息散落在各种信息化系统里面,现在我们建立了统一的数据标准,生成唯一的ID号,每一个商品会有对应的编码。

第二,雪浪算盘——基于机器学习的工业APP开发平台。我们在客户现场发现,真正懂工厂的是有多年经验的专业工作人员,可能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老师傅,也可能是企业高管,他对企业的运营非常熟悉。他需要一个工具,把他的想法与知识经验沉淀下来,普惠后人。

第三,雪浪河图——数据关系网络知识图谱分析平台。在工业领域,人机各个环节的生产数据非常复杂,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需要对应建立。目前开发了河图软件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5G&物联网的产业创新机会

王志飏:5G跟物联网技术正在开创一个新的技术周期,并带来了很多创新机会。大家在各自的垂直领域里,尤其在和传统行业的客户沟通中,是否感受到他们所遭遇的挑战,创业公司在其中可以做什么样的工作?5G、物联网这些新技术,能够在此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张杰龙:因为我不是搞技术的,所以在讲观点之前,我稍微解释一下G7的服务场景。我们的客户分两大类,第一类是一些大的物流公司,或者说一些传统行业里负责物流的部门,比如大家知道的顺丰、京东、通达,还包括中石化,它在全国范围内有上10万台车来运输各种各样的油与化工品。另外一类客户是给这些大物流公司、大物流平台干活的车队。虽然大家在路上经常看到印有顺丰logo的卡车,但90%以上的概率那台车不是顺丰的,而是一个小老板的,他可能买了几台或者几十台车在给顺丰干活。在运输行业里,G7一边服务小车队,一边服务这些大的物流公司。

在5G物联网到来的时代,我们看到的机会是什么?一方面是这些小车队的机会。他们在特别快地把整个业务流程做线上化。G7的一个典型客户在拿到运单后,会先规划路线,然后分派车辆,车开出去之后还有三件事:第一,车头和挂车的管理和监控。第二,司机驾驶行为的全程监控;第三,路上各种交易的全程监控,包括路桥费、油费、司机的工资,还有罚单、保险等等。五年前,几乎100%都是现金交易,这些车队的办公室需要有大量的统计人员,但现在110多万台车辆里,95%的业务流程已经搬到了线上,因此带来了极大的效率提升。当整个过程透明之后,他们的客户可以让下面的资源配置最优化。

第二点,我们看到这个机会其实不光造福了物流行业,而且外溢到了其他行业。比如跟物流行业非常相关的能源领域,对于中石油、中石化、壳牌,甚至民营加油站来说,也是巨大的效率提升机会。过去一年多,我们通过在车辆上安装传感器、摄像头,抓住了每辆车的各种运行状态,已经很显著地改变了这个行业的成本结构。过去对保险公司、车险公司来说,大部分的成本是赔付成本,但是现在绝大多数的成本变成了技术上的投入。

不光对物流行业有重大影响,而且在相关的能源、装备、保险、金融行业也带来了巨大改变,这是让我们特别激动的地方。

王志飏:我觉得杰龙说的跟咱们刘凯总的雪浪云非常相关,因为一个是物流行业,一个是工业领域,工业领域跟物流很多都是上下游关系,正好请刘凯总介绍一下工业领域会看到什么样的机会?

刘凯:我说一下我们对工业信息化和数字化进程的理解。因为我本人在一个日系的机床厂里面工作了15年,算是见证了这么一个过程。很多客户工厂做了很多信息化工作,比如上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等信息化软件,当各种软件都上齐了以后,大家会觉得我这个算智能制造了,其实这只是一个层面上信息化具备的条件。这个工作非常有意义,既帮助我们锁定了流程,也收集了基础数据。但也随之带来了新的问题,就是杂乱不一而且不全量的数据,比如生产现场的一个摄像头,一台设备,一辆小车,一个机器人,它可能会对整个过程有影响,但是这些数据没有获取到。

传统企业在考虑用这种信息化的方法帮助自己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我们是不是可以用数据的方法帮助客户也达到同样的价值?在这样的思考下,我们在雪浪OS上为客户推出了工厂大脑,把5G、物联网以及传统信息化软件对接技术都融合到一起。

当我们想干一件事情,或者想做一种改善的时候,我们有一句话叫做「改善从正确认识现状开始」。很多工厂的改善都是不断开会,我要搞一个效率提升的会,但其实你连现状是什么都不清楚,头脑风暴也好,拍脑袋也好,都是没有意义的。

第一,用什么样的链路和方法把各种系统融合在一起,做一个大的数据中台;第二,有了数据以后怎么办?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想法,或者算法,或者明确的需求,其实这些数据是没有价值的。所以在此之上我们提出了各种各样对企业真正有价值的指标以及运行系统。通过我们的算法定制,客户经验的融合,让客户快速地感受到数据的价值和魅力。

说实话在制造业这个领域,现在日子并不好过。很多制造业老板在做投资的时候最看重的就是价值,我们用这种方法就能很清晰地告诉他做这件事情到底有多大的价值,能带来什么样的好处,便于他快速决策,快速进行转型升级。

王志飏:请付强总给我们介绍一下智能家居领域的机会。

付强:五年来,我们一直在做物联网智能化这件事情。最近大家都在提供给侧改革,提产业迁移,说现在中国的制造成本很高,大家应该往内地迁,或者往东南亚去迁。但实际上,在我们看来,90%的中小企业并不具备这种迁移条件的,它的技术、资本不支持。

涂鸦做的物联网第一件事情,是给了绝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智能化产品的一个机会。那么它带来了什么好处呢?第一,带来了一个智能化的产品,这个产品的毛利率比以前的普通产业至少高3到4倍。在照明行业里,传统的灯的利润是非常非常薄的。智能化改造之后,由于它带来了一些客户的场景化应用,无论是售价,还是市场竞争力都会得到提高。

第二,今年号称是5G元年,关于5G,我们其实思考了很多。5G不是4G的一种延伸,而是一种变化,甚至是一种革命性的变化。5G的口号是什么呢?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从2G到4G,是带宽的一种延伸,是B2C,人和网络的连接。5G到来之后,不光是实现B2C,还把B2B都实现了。在涂鸦看来,随着5G的到来,将实现智联万物,「智」代表着什么呢?我们的判断就是AI,「联」是什么呢?IoT,以及5G管道化的能力;「万物」就是消费互联网的人和产业互联网的物全部连接起来。

围绕着5G以及物联网的能力,我们相信每个行业都会迎来新一轮大的商业模式的梳理。我们也非常激动身处在这么一个好的时代,虽然前几年很苦,在这几年发展得还不错。

王志飏:刚才付强总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物联网跟AI的结合,请明飞总介绍一下,AI在传统行业应用的机会所在。

黄明飞:OPEN AI LAB实际上做的是基础设施的工作。就产业链而言,我们的客户包括最上游的IP公司、芯片厂商,到下游的算法厂商、解决方案商、系统厂商,实际上整个产业链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客户。于是你也同时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个产业链上所有的位置都在做AI的事情。

从行业来看,传统的大企业会建自己的AI研究院;中型就建一些研发AI的团队;小型的直接买算法,买解决方案。回过头来再看AI,大家一直在说三要素:算力、数据、算法,但事实上却忽略了一点,如果你想把产业AI化,一个平台是至关重要的。为什么大家去建研究院?为什么中型企业要做自己的研发团队?我觉得大公司没有问题,但是中型企业去建自己的AI团队实际上是有风险的,它的产出是不可控的;而小企业去买AI的时候,实际上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同质化。自己做AI的话,需要组建团队,从底层芯片到上层算法到应用全部要打通,这个成本和风险都非常非常大。

实际上,当一个产业成熟的时候,一定会分层,一定会有平台产生。我们做的事情就是专注于做AI平台,不去做应用,给所有做应用的厂商提供一个快速进入市场、能做出区别化算法以及解决方案的一个平台。这是我们想做的事情,从最基本的开始,先让有算法的,性能跑得更快;没有算法的我给它平台,让它可以自己训练和部署等等。

给创业者的建议

G7首席财务官张杰龙:做产业的互联网,其实不管是改变客户的决策流程,还是最后交付产品,都有相当大的挑战。不要都自己干,而是要找到好的合作伙伴。

涂鸦智能副总裁付强:第一,万物互联时代首先要有生态链的概念,要开放。第二,必须找到自己准确的定位,明白在这个生态链里如何分工如何参与。如何“避坑”,说到底还是要在标准和安全上下工夫。

OPEN AI LAB研发副总裁黄明飞:基于我们和传统企业的合作经验,实际上整个开发流程中到处都是坑。要想避免这些坑的话,需要很好的工具配合很好的平台。

雪浪云副总经理&合伙人刘凯:第一句话,借用王坚博士在雪浪大会上说的,「从制造业中来到制造业中去」,我们公司的算法人员,包括数据处理人员会深入扎根到客户的一线去看,而不是在办公室里面凭想象来做产品。第二,我们深刻理解的就是对传统行业的尊重。不要觉得我们做的事情很高大上,传统的就很土。如果不尊重它、学习它,你就很难超越它。

"
文章来源: https://www.toutiao.com/group/6719708206030914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