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共享单车品牌摩拜正式开始在上海和深圳实施新一轮涨价。其中上海摩拜单车前15分钟价格由1元涨至1.5元,超出后的时长费每15分钟0.5元,而深圳摩拜的前30分钟价格也是由1元涨至1.5元,超出后的时长费每30分钟1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早在4月份时,摩拜便在北京涨价,将前30分钟1元调整为前15分钟1元。一个月后,又将上海的前15分钟0.5元上调为1元。加上这次,短短四个月内三次提价,摩拜今年的提价频率格外频繁。
不仅是摩拜,小蓝、哈啰、青桔,这些在共享单车市场的腥风血雨中存活下来的品牌都在涨价。对于以租金和押金作为唯一收入来源的共享单车来说,现在过得估计比融资抢市场那段时间还苦,因为要面对比花钱更困难的问题,赚钱。先不说能否盈利,至少要从减少亏损开始。现在涨价可以依靠天气回暖带来的订单量回升增加收益,也是为了今后长期的可持续运营。
哈啰出行联合创始人韩美曾说过,单车骑一次,折旧0.6元,运营成本0.3元,如果单次骑行收入能超过1元,原则上就有利润。但这种过于简单的算法值得考究。共享单车前期投入大,运营维护成本高,在租金之外的车身广告和数据增值服务等盈利模式并不清晰,此外还要面对单车的破损和丢失,以及天气导致的季节性使用频率波动。
而政府监管也为共享单车的发展套上了枷锁。为控制其无序扩张,最近许多城市都给共享单车投放总量设置了限度,甚至开始减少其最大容纳量。同时,一些城市也在清退原有的破旧单车,实行新的招标配额。既然扩大投放数量行不通,为了提高营收就只能涨价。
从2016年上线到现在,摩拜单车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虽然之后被美团收购,但是摩拜在去年的亏损达到了45.5亿元,占美团总亏损的一半,而调整起步价可能对减少亏损有所帮助。由于共享单车的目的是弥补用户最后一公里的出行空缺,而骑行一公里的时间一般都在10分钟以内,因此用户支付的费用也就是起步价。从这角度来看,若起步价涨了50%,对摩拜的营收应该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其实,美团并不指望靠摩拜赚钱和盈利,它看重的是其自带的巨大用户流量。通过把摩拜服务整合进APP,美团希望摩拜的用户能在自己这里享受到全领域一站式服务。另外,摩拜打车的功能也可以为美团未来的互联网出行服务带来极大的商业价值,增加自身对抗滴滴的能力。
在当前的共享单车市场,摩拜最主要的对手还是成立仅两年的哈啰。根据后者公布的数据,哈啰单车目前的注册用户量超过了2亿,市场占有率也超过了一半,将摩拜、青桔和ofo远远甩在后面。
和后三者陷入亏损困境不同,哈啰单车联合创始人、执行总裁李开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算上单车价格、折旧、运营等所有成本,哈啰单车在成都已经实现了盈利。而在全国,哈啰单车大概有100多个城市能够做到不亏损或略有盈利。
这其中的原因既有哈啰对单车成本的控制,也有对非一线市场的开拓。从2017年8月开始,哈啰就陆续在四川的南充、广元、遂宁、绵阳和成都等地投放共享单车,目前已经进入宁波、杭州、厦门、武汉、南京、长沙和青岛等超过300个城市和景区,总投放量达到700万左右。
除了有非一线城市的用户和营收基础,哈啰还得到了阿里的支持。在和永安行低碳合并后,哈啰在过去两年中总共获得了由蚂蚁金服领投的140亿元左右资金,并开始进行品牌升级,从运营共享单车和助力车变为智慧出行平台。根据哈啰创始人杨磊的说法,哈啰单车因为精细化运行已经亏损很小,但是单车业务无法贡献太多的利润,必须从更广泛的出行服务中寻找机会。
- END -
文章版权归福布斯中国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可在后台回复“转载”自动获取具体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