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惯了工厂里忙忙碌碌不知疲倦的机器手臂,家中每个角落照顾周到的扫地机器人,也曾担心过科幻电影中拥有自我意识的机器人真的会反叛,可当你得知自己或亲属的手术将由机器人主刀,你是否可以放心地把自己交给它呢?
从工业机器人到手术机器人
上世界五、六十年代,世界上第一个工业机器人Unimate被发明并进入通用汽车公司在新泽西州的工厂流水线,彻底改变了制造业。随着日本等国家的加入,机器人全球产业迅速发展。到了1980年,全球生产高级机器人的厂家便将近200家,仅日本一年生产的机器人可达到19300台。与此同时,机器人也开始向工业外领域扩展。
机器人最早出现在手术台上是在1985年美国洛杉矶一家医院里,此时正值工业机器人技术成熟、全面爆发时期,于是机器人顺理成章地进入到了医疗行业里。这台手术机器人Puma560参与了神经外科脑部活检手术,成功辅助了医生进行脑组织活检中探针的导向定位。1997年,一种可由手术医师声控的“扶镜”机械手AESOP在美国被研发出来,成为第一个被FDA批准的清创手术机器人。
不过,手术机器人历史中最关键的事件是2000年美国直觉外科公司(Intuitive Surgical)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获得FDA认证,从此开启了手术机器人商业化时代,也开始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此行业中长达二十年的霸主地位——二十年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凭借行业高门槛、FDA严格审批及知识产权保护形成的壁垒以高价格垄断着手术机器人行业。直到今日,直觉外科仍然保持着70%的毛利率和20%的净利率,远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随着最近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相关专利开始到期,全球进入该领域的企业正在增加。除了达芬奇全科机器人外,市场上也出现了新兴的专科机器人,如以色列Mazor Robotics公司的手术机器人Renaissance系统、法国Medtech神经外科定性机器人ROSA、美国Curexo关节机器人、美国Mako关节机器人等等,都跃跃欲试以终结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长达二十年的霸主地位。
手术机器人的市场应用场景
目前,手术机器人行业中机器人主要是辅助类型的机器人,即主要协助医生进行手术。一般来说,这类机器人可以做到放大医生视野,过滤医生手抖,可大大提高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再加上机械手动作灵活,体积小巧,便于在狭窄地区操作,可大大减少手术创口,缩短病患术后康复时间。
从应用类别来看,手术机器人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市场开始细分,现已分出了神经外科、血管介入、内窥镜、骨科、眼科、胶囊、软体等类别的手术机器人。例如以色列骨科机器人公司Mazor Robotics2011年推出的Renaissance系统,可将主导医生的手术计划可视化,帮助其完成微创脊柱手术,辅助植入物精确定位;加州的Auris Health的ARES则是一款用于治疗肺部疾病的内窥镜,在它的帮助下,不需要大切口便可进行肺癌手术。
根据VynZ Research最新数据,2018年全球手术机器人的市场总规模超过54亿美元,在2019-2024年间,这个数字还将以10.1%的年复合增长率扩大。美国是全球手术机器人的最大市场。除去美国病患对手术机器人接受程度较高、科研能力强外,美国资本市场对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热情也在不断推动着该市场发展,美国企业也是该领域最重要的玩家;欧洲仅次于美国,是其第二大市场,未来预期欧洲地区大肠癌、神经系统疾病及妇科疾病的高发将刺激该市场的成长;目前亚太地区所占市场份额相对较少,但是随着亚太地区医疗健康行业的转型,毫无疑问未来对于手术机器人的需求将被激活。
巨大的市场更是吸引了科技巨头、老牌医药公司入局,通过加大研究资金投入、收购和兼并等动作试图在手术机器人行业占据一席位置。
2017年谷歌公司Alphabet旗下负责医疗保健业务的子公司Verily与强生合作建立了一家名为Verb Surgical合资公司,研究可联网的手术机器人。Verily公司近来也表示,正努力利用谷歌所开发的机器学习算法以及AI技术,开发用于手术学习的AI手术机器人。
2018年9月医疗科技巨头美敦力也以16.4亿美元收购Mazor Robotics及其机器人辅助手术平台,并宣布他们联合生产的产品获得了FDA批准,其目的在于将其现有的脊柱技术与Mazor机器人系统结合起来,开发一个功能全面的机器人手术系统。
今年4月份,强生公司宣布以34亿美元现金(以及23.5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即业务达到特定阶段时的额外支付)收购Auris Health,下重注进入手术机器人的竞争之中。
同样,来自资本市场的信号加强了手术机器人从业者竞争的决心。各类海内外对2018、2019年投资的研究中,手术机器人都是避不开的热门赛道。根据硅谷银行发布的《2019年医疗健康投资与退出趋势报告》则大大肯定了当下手术机器人在资本市场的热度:2018年对手术机器人投资激增,并成功完成了数轮大型的后期融资。
从历史纵向层面看,手术机器人也正经历着技术的大变革——在5G、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加持下,发展出了几条值得期待的路径。
一是不再做“医生助理”,手术机器人通过人工智能扩展协助手术的方式,代表企业即上文提到的Verily。
二是基于5G、传感器等技术的远程手术机器人,5G可以解决高延时的问题,支持如生命体征、心电图、除颤监护仪、血液供应等各类人体数据和医生指令的传输要求,即时延低于10ms。事实上,今年早些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已完成了全国第一例基于 5G 的远程人体手术,在海南的主治医生通过电脑发出指令,操纵北京手术室的设备将微电极准确植入患者大脑中心的靶点。
暂不提5G远程手术落地前种种需要考量的问题,若未来5G与手术机器人能够达成完美融合,那么偏远地区的病患无需长途跋涉到先进医院便可接受专家医生的治疗,仅从这一点考虑,5G与手术机器人的组合也许可以为我国甚至世界范围内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一套提供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