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入局,兴趣社区的第二春不远了?

2019-07-07 11:47发布



近日,有一款命名为和群的微信小程序频繁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中,在笔者的印象里,此前获得如此大曝光力度的小程序,也就只有代表游戏类的跳一跳和代表应用类的拼多多,和群究竟有何来头?

经过媒体的深挖,这款小程序已然发布近2年,其开发者不是别人,而正正是微信的母公司腾讯,也就是说这个亲生儿子在出生两年后似乎终于名正言顺地“转正”了。

和群,定位是短内容兴趣社区,与近来上升势头明显的即刻有较高的相似度,而近来字节跳动同样发布了一款定位相似的兴趣社区产品即刻,意图从兴趣圈子切入社交IM场景,种种迹象不由得吃瓜群众们不把和群的转正和防御飞聊的冲击联系在一起。

然而,还有一个更有意思的现象是和群起初命名为“漂流音乐”,做的是以音乐为切入点的陌生人社交,其职能有点像当年微信起家的重要功能模块“漂流瓶”。

在漂流瓶已然退出江湖的今天,和群能否起到接棒漂流瓶、甚至起到抵御来势汹汹的飞聊的作用?我们需要从这一类兴趣社区产品背后的逻辑去梳理。

首先,我们应当先去理清社交、媒体和社区产品的定义。

社交产品的本质是连接人与人,以产生关系的先后顺序(是否在使用产品前已经认识)来看,大体可分为熟人社交和陌生人社交两大块。熟人社交的典型是微信、QQ等,而陌生人社交则以陌陌、探探为代表,还有垂类切入的soul、全民k歌等,这些产品的本质都是利用一种玩法切入构造出陌生人破冰的场景。

媒体产品的本质是连接人与内容,代表产品有资讯类的今日头条。娱乐类的微博,乃至于笔者认为抖音也属此类。他们的特点是产品内容只有很小一部分人生产,而绝大一部分用户只作为消费者的角色,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也不具备强联系,一般只为单向的订阅关系。

社区产品,则是介乎于媒体产品和社交产品中间的一种状态,其本质是基于内容而去连接人,但这种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又不如社交产品般紧密。用户使用一个社区的动机往往是因为这里有某些兴趣内容,进而从中发现社区里有一些兴趣达人,逐步形成兴趣圈子或是社群。从归类来说,即刻、和群和飞聊均属此类。


在PC时代,百度贴吧、豆瓣都是这类社区产品中的佼佼者,这两款产品在pc互联网时代的末端均成突破一亿月活,然而现如今,豆瓣的日活仅剩不到百万的量级,实在让人唏嘘。

很多人认为,兴趣社区在移动端的失败印证的是长尾理论的失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而全往往不如小而精。过往在兴趣社区里的主要垂类模块兴趣圈子逐步被不同的垂直app所取代,诸如懂球帝、小红书、马蜂窝、第一弹等等。

由于兼顾的垂类较多,大而全的兴趣社区往往只能做一些通用性的互动功能满足基本的用户互动需求,这也逐步成为对比起垂直社区app的显著劣势。当用户的兴趣已经能在其他app上得到更好的满足时,也就是他们抛弃大而全社区app的时候,毕竟如上文所述,在社区里产生的关系其实也并非足够紧密,不足以成为用户长期留存的理由。

当然,或许还有一些长尾的兴趣如小众的烹饪、运动等不足以形成一个独立的app,但这些长尾的兴趣需求似乎也支撑不起如昔日般能有上亿月活用户的超级app了。


飞聊和即刻,在笔者看来,其实都在一定程度解决兴趣社区所面临的问题,至少是在尝试解决的路上。

即刻首先解决的是主题的问题,它的逻辑更像是认为长尾理论之所以在兴趣社区领域会失败,只是因为没有做到极致。

内容是社区的基础,用户往往是因为这儿有纯净的内容供他们消费,而逐步构成留存的动机。

最初的即刻,做的其实不是社区产品,而是主题性质的资讯推送/订阅。这样的经历,让即刻更懂得挖掘到一些长尾而具备一定热点性质的主题。通过主题形成圈子,再通过挖掘热点持续提供新的圈子,不断保持用户的新鲜感,或许正是长尾内容的生存之道。

而飞聊,解决的则是兴趣社区所产生的的弱关系紧密度不够的问题,飞聊的兴趣社区模块,几乎可以说是“抄袭”即刻的,其主要的差异点在于首页本身是聊天框为主的IM场景。

显而易见的是,飞聊抓住的是社区产品的本质,基于内容来连接人,而它所要强化的正正是最后落地的连接人这一步。从逻辑上来说,因为共同兴趣在社区内形成初步的弱关系,再基于私聊来进行强化逐步成为真正的同好朋友,这是一个有共同爱好基础的较为健康的陌生社交破冰场景。

那么再看和群(下图为主要界面),相信各位都可以看出来这又像是一个强化版的飞聊。与飞聊相似,其主场景同样是基于聊天框一般的IM场景,但同时也可以进入如即刻般的兴趣社区界面,那么,它主要的差异点则在于利用“音乐漂流”作为其中一个具有记忆点的重要陌生交友破冰场景。同样的,近来因音频整顿被下架的网易云音乐也希望基于自身在评论区积累起来的互动氛围,进一步往社交​方向发力。

当年的微信漂流瓶,起到的是在熟人社交产品中拓展陌生人社交场景的作用,最后实现的结果则是迅速帮助微信打开局面建立起社交关系。而如今,以音乐作为重点垂类兴趣社区作为切入点的和群,可谓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赛道已经逐步明确,有力竞争选手也都纷纷入局,兴趣社区产品是否能重燃当年pc时代之火,让笔者尤其期待。




作者:君健,学金融的互联网人,爱折腾的热血青年。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UptoYou


文章来源: https://www.toutiao.com/group/6710574677498003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