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经说过:这是一个风口来了,猪都能飞上天的时代!
在移动互联网的裹挟下,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的风口来了又去,看到了一批又一批的公司起了又倒!
正如有人所言,风口上的“猪”,飞得越高,摔得越惨。
曾经在风口之上的长租公寓,逐渐开始淡出人们的视线。当年是多么的火热,如今就是多么的凄凉,如同人群散去的音乐现场,变得一片狼藉!
在房地产行业由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之时,长租公寓成为各路资本追捧的对象,房企、酒店、中介等主体纷纷涌入,甚至吸引不少人下海创业,规模、获取房源的数量成为脍炙人口的热词。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2018年,长租公寓频繁“爆仓”的低迷态势,至今仍在蔓延,短短两三年,开发商在长租公寓的圈地扩张已渐趋沉寂,整个公寓市场始终一片死寂。
行业的洗牌仍在继续:一方面,部分企业继续获得资本的加持,推动行业快跑;但同时,也陆续有竞争者宣告退出。行业的优胜劣汰之下,长租公寓究竟还是不是一只能够下“金蛋”的母鸡?
谁也没想到,2019年,长租公寓会以这样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
2019年,朗诗、远洋等房企剥离长租公寓业务,万科、碧桂园、世联行等也已暂缓旗下长租公寓业务的扩张。
2018年,长租公寓问题频发,上海寓见、杭州鼎家多个长租公寓品牌爆雷,甲醛超标、黑中介、捆绑借贷平台等新闻接连曝出,负面缠身的长期公寓陷入信任危机。
2018年四季度以来,房地产行业的下滑,融资环境的收紧,加之偿债高峰的到来,都在进一步压缩长租公寓的生存和盈利空间,此前多数靠主业补贴长租公寓业务的开发商们,也不得不收缩长租公寓业务。
收缩之后的长租公寓进入了运营期。未来,决定开发商们租赁业务的根本,将是运营而非规模。
时间倒退至2015年,当年11月,国务院首次将“公寓”定性为生活性服务业,并提出将重点支持长短租公寓等业务发展。2017年,多个省市推出租售并举政策。
链家研究院发布的《租赁崛起》报告指出,预计到2025年,中国租赁市场规模将增长到2.9万亿,到2030年将会超过4.6万亿。
政策加码、前景广阔、且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三重利好勾勒出长租公寓的美好未来,长租公寓迅速被资本簇拥,被行业优待。
开发商系、中介系、酒店系、互联网系喷涌而出,以为可以迅速抢占市场,再次打出千亿级市场,但现实远没有他们想象的简单。每个系别的公寓企业都有自己要背负的轭。
虽然叫嚣声很大,但至今没有公寓企业打出千亿规模,甚至出现“佛系”心态。龙湖说,三年内不考虑盈利。万科则称,长租公寓就不应该赚钱。
有检测数据显示,国内20个重点城市公寓租金回报率仅为1%-3%,其中一线城市低于2%,这不仅低于办公租金的3%-5%,更远低于国际公寓水平。相反,长租公寓的融资利率基本在5%以上。
所以一旦融资收紧,长租公寓就出现先如今呈现的局面:整合加速。
对于集中式长租公寓来说,行业规模前三意味着不仅是资金上需要雄厚的实力,管理体系、系统运维、技术创新以及人才储备等方面,都需要一定的基础。
尽管长租行业在经历了一轮跑马圈地后,行业面临部分企业的退出和资金投入的退潮。但对于处于行业前列的头部企业来说,保持龙头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业内人士表示,从多个长租公寓排行榜单来看,行业前五目前都比较稳定。而从集中式长租公寓来看,万科泊寓、龙湖冠寓成为多个榜单排名前列的品牌企业。
无论如何,长租公寓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分析人士认为,长租公寓已经过了跑马圈地的规模扩张时期,接下来拼的是运营和服务,提升出租率和坪效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