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指全球流量生态第一股。
©深响原创 · 作者|申商
“流量”是互联网语境中使用频次非常高的一个词——流量的高低变化会被用来评判产品人气、衡量策略对错,流量的转化率则会被用来检验模式的真正价值以及各种增长策略的真实效果。
而“真流量”的背后,实际上是一个个用户。运筹流量生态,意味着对用户精准、高效的触达。
近日,全球化人工智能信息分发平台「赤子城」向香港联交所主板市场提交IPO申请,近500页的内容将其全球流量生态的来龙去脉剖析呈现,而赤子城自身的数据也透露了以用户为核心的商业链条如何运营、如何实现价值、如何创造利润。
当国内流量生态陷入红利见顶、假量黑产难以监控的困境时,一套可参考的健康流量生态方法论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全球流量的生态与格局」
简单来说,赤子城是全球流量生态中的“生产者”和“连接者”。
作为生产者,赤子城研发了数十款产品,服务于用户生活的各个场景,积累了超过6.699亿用户,占据重要份额。
作为连接者,赤子城连接全球流量与信息,通过自有产品以及聚合的数十万款应用,将信息分发给用户。
这一既拥有C端产品矩阵又拥有B端广告平台的模式,几乎是国内外互联网巨头的“标配”。
从上图可以看出,顶级互联网公司的普遍玩法是:一方面坐拥自有产品,形成各领域的流量变现;另一方面聚合外部产品,拓展其他领域,补足自身流量池和数据规模,实现流量生态的延伸。
在此过程中,除了实现自有产品流量高效变现,还帮助其聚合的其他产品高效推广与变现,形成双赢且良性循环的生态模式。
然而好看的模式千篇一律,有效的触达却是万里挑一。信息与流量之间,覆盖广度、分发效率、触达效果等等,都是考验平台的关键问题。
在剖析赤子城模式之前,我们不妨先看下全球流量生态的基本运转规律。
全球移动应用作为信息分发的重要渠道,其核心商业模式包括两大方向:一是通过流量进行的广告变现,二则是通过高价值内容激发用户付费观看而产生的内容变现。
第一种模式,按产业上的不同角色定位来看,链条上的主要参与者是广告主、移动广告服务平台、媒体、用户。
广告主方面,游戏仍然是最重要的广告主,内容类广告主广告开支正在逐步增加,而工具类和电商类的广告主则趋于稳定。
媒体方面,众所周知,出海产品会通过渠道进行推广投放,从而扩大用户规模。在较早的时候,海外市场媒体资源相对集中,因此大部分产品会通过Facebook、Google进行投放和变现。相当于先从Facebook、Google上获取流量,再通过其网盟进行变现。
但现在来看,Amazon、Twitter、字节跳动乃至赤子城这样拥有完整行业体系的公司持续崛起,会在一定程度上对Facebook、Google的全球流量绝对掌控权构成影响。
而用户,也就是流量本身方面,一个显著的趋势是,新兴市场正在崛起。
成熟地区的增长空间减少,获客成本提高,对广告主的预算及ROI预期提出更多挑战;广告主的关注重点逐渐向中东、东南亚、非洲等人口红利尚存的新兴地区转移,未来新兴地区的广告投放预算将保持相对快速增长,在世界范围内占比将进一步提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能否在各个环节占据有利资源并形成协同效应,能否从技术和生态维度切入形成效率优势,这成为互联网企业在流量生态竞争格局中突围的核心课题。
过去单纯的“流量交易”已经没有什么门槛可言。越来越多的流量聚合平台,选择“自营”生态,即自己打造产品矩阵。
这相当于对流量的护城河进行加固——如果流量掌握在自己手中,企业可以打通用户的行为数据,全方位了解用户需求,从而更加精准地匹配信息与用户,这也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流量成本的可控性。
而掌握这套生态系统,也能更好地让自有产品的流量和聚合平台的流量双向赋能,做大做深流量生意,完整自身流量生态。
「赤子城的流量生态」
回过头来再看赤子城。作为在全球流量生态中耕种了超过六年时间的资深玩家,它又是如何理解和打造自己的流量生态的呢?
“我们为一家高速发展的公司,在信息分发服务价值链上具备世界影响力,专注于通过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移动应用及提供移动广告平台服务。”——根据赤子城招股书,赤子城的业务可以从自研产品矩阵、程序化广告平台和人工智能引擎三个维度去理解。
赤子城自研产品矩阵Solo X拥有超40款移动应用,为用户在各种使用场景中带来定制化体验。赤子城旗下移动广告平台Solo Math,为广告主提供获客解决方案,并为广告发布商提供变现解决方案。
此外,赤子城的人工智能引擎Solo Aware具有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能够汇总移动应用和广告平台的数据,进一步提升移动应用开发和广告定位能力,从而为其业务赋能并创造协同效应。
具体来说,赤子城自研用户矩阵Solo X已经建立了四大子矩阵——用户系统矩阵、健身矩阵、媒体娱乐矩阵、游戏矩阵。这与当前广告投放的重点领域高度重合。招股书显示,按设备ID计,赤子城覆盖了6.699亿用户,日活(DAU)超过3500万,覆盖国家与地区超过200个。
其实赤子城早期产品的“工具”属性较强,但随着内容类产品逐渐成为市场主流,赤子城自2017年开始布局内容类产品(音乐、游戏、健身等),到2018年底,其日活已经将近1500万。
这些产品一方面作为独立的产品去服务用户,另一方面也是赤子城覆盖全球流量的重要渠道。
其中,用户系统产品Solo Launcher和DIY Locker分别登上89个及40个国家/地区的Google Play个性化下载排行榜榜首;游戏产品Archery Champ在45个国家/地区App Store游戏下载榜单中排名前十。此外,赤子城在2015年被评为Google Play“顶级开发者”,旗下产品被评为Google Play“全球最佳应用”。
受益于此,Solo X产品矩阵的“变现能力”出现大幅提升,从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下半年,Solo X日均展示次数增加了132.1%;收入也从2017年的2768万增长至2018年的9292万,增幅达235.7%;占总收入的比重亦从15.2%提高至33.6%。
除了用C端产品不断积累流量,赤子城还通过聚合其他产品,在B端平台用技术连接更多流量。如果说Solo X是赤子城的内院,那么Solo Math就是赤子城的外延。
Solo Math程序化广告平台从2014年开始搭建,包含上游DSP平台和下游SSP平台,拥有Solo Math Ad Exchange程序化模块和Solo Math Performance效果类模块。
Solo Math同时服务于广告主和广告发布商,在两端均占据可观份额。
广告主覆盖方面,2018年,Solo Math服务了全球下载量前50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中的37家,全球收入前50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中的38家。2018年广告支出前100的全球广告主中,Solo Math服务了87家。
媒体覆盖方面,2018年,Solo Math通过其程序化综合交易平台SAX(Solo Math Ad Exchange)为约765,200个应用程序提供变现服务。
招股书显示,2018年12月,Solo Math的日均广告请求超过57亿次,日广告请求峰值超67亿次。赤子城程序化广告收入从2016年的约5852万元人民币增长到了2018年的约1.73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达71.9%。
也许用“to C产品”+“to B平台”+“AI驱动”的概念,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赤子城的模式。“to C”的Solo X直接面向全球用户,即全球流量;“to B”的Solo Math则面向开发者,包含广告主与媒体;而贯穿于Solo X和Solo Math底层的,是Solo Aware人工智能引擎,它将二者打通,并使二者实现协同。
人工智能对于赤子城而言,并不是追逐风口,而是从多种维度来看的刚需。
产品层面,海量用户为赤子城带来了自有流量和数据基础,利用AI深度洞悉全球用户的差异化需求,驱动产品研发及运营,不断打造用户需要的产品,并实现产品的个性化体验。
平台层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从用户群中准确识别出目标用户,并通过定量分析遴选出用户的媒体和场景偏好,从而帮助广告主在分发的方式、场景、时间等方面做出最优选择,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同时提升营销效果。
AI赋能信息分发已是大势所趋。我们可以看到,例如百度在将自己既往在AI方面积累的大量数据分析、用户意图识别能力,通过百度的平台工具化之后,开放给政府及中小企业主,让他们能够借力百度“AI下沉”的势能,获得基于AI分析计算的智慧化营销能力。
由此看来,赤子城不光是移动出海信息分发服务商,也是全球流量生态中的产品提供者。在“AI+平台+程序化”的方式下,形成了更高效率分发信息的优势。
而这样的优势,也带来了财务上的美观数据。
根据招股书,赤子城总收入由2016年的1.369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8年的2.77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为42.2%。其毛利从2016年的7090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1.4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1.2%。
根据艾瑞对全球移动应用信息分发服务进行的统计,2018年,全球移动应用分发市场达3652亿美元,未来仍将保持较高增速,预计到2023年将达9352亿元。
而从出海领域来看,中国互联网公司全球化经历了近十年的积累,也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作为出海前哨站的赤子城自然能有的放矢。
再加上其人工智能技术带来效率的增长,流量匹配度更高,更精准地完成受众购买,同时扩大媒体端变现效率和广告主投放转化效率。
在一个巨大的市场里,以高于平均水平的效率去增长,这就对应了赤子城所在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也对应了“全球流量生态第一股”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