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北京】7月2日
6月28日,“FUS猎云网2019年度医疗健康产业峰会”在北京金茂万丽酒店隆重举行,近百位知名资本大咖,独角兽创始人、创业风云人物及近千位观众共聚一堂。本次峰会由猎云网主办,锐视角、猎云资本、猎云财经、企业管家、创头条协办。
复星集团星未来资本执行总经理苏伟萍、德联资本合伙人姜阳之、景旭创投创始合伙人钱庭栀、春雨国际创始人兼CEO熊娟、大姨妈App联合创始人张相卓受邀出席《新技术如何赋能医疗大健康产业》高峰论坛环节,共同探讨如何利用新技术赋能大健康领域、从投资角度如何看待未来几年中国医疗健康的前景。
基于“互联网+医疗”挖掘新机遇、新需求
对于目前的医疗投资市场,景旭创投创始合伙人钱庭栀表示当前主要关注两大方向,即专业级医疗和消费级医疗。
具体来看,一方面,整个公立医疗体系过去两年有很多政策上的变化也为该行业带来了市场活力,此外消费年龄结果的变化,用户对于消费便利性的追求,以及消费习惯的改变也使得“消费级”医疗市场的机会凸显。
德联资本合伙人姜阳之谈到,目前医疗方向主要关注于技术驱动领域的公司,医疗领域,这两年国内政策变化很多,包括新药领域,新药研发本身就是技术驱动型的细分市场,免疫技术、细胞技术等新技术的层出不穷。此外,精准医疗领域,算法技术,逐渐出来一些符合临床需求能够商业化的产品。
2011~2016年,互联网医疗走过新兴行业的野蛮生长时期。经过几年的起伏和调整,行业逐渐进入理性发展阶段。对于医疗行业来说,互联网主要起到的是提高效率的作用,并不能单独解决医疗的问题。其价值需要辅以不断的技术突破,以及老百姓和政府在意识上的转变、政策上跟进。
资本市场以及创业者又如何看待互联网“线上”+“线下”的结合?
钱庭栀分析称,互联网对于医疗服务来说始终是一个辅助决策的工具,从辅助决策到最终的决策,原有的线下体系依然是相对完善的,“线上”领域需要关注增量市场,但由于受政策影响较大,因此还有待观察。
同时他认为,在生物医药领域,创业公司做出完全颠覆性的创新的确很难,国际巨头的开发系统等均有多年积累,小型公司难以匹配。因此,他建议做改良型创新,这其中可以注意,一是专利体系的建设,二是产品稳定性,三是创新。
“中国市场有一个特点,有机会的地方就会有人,行业拥挤程度会快速集聚。”钱庭栀建议,对于企业来说,持续性创新能力包括基于单一产品线扩展到完整产品线。
姜阳之的观点认为,“互联网+医疗”突破的重点就是需要找到商业化的场景和产品。
他表示,目前来看市场的渠道和效率已经建立起来,关键则是创业公司如何在确定下来的、已有的优势里面找到可商业化的场景,比如分级医疗。
大姨妈App联合创始人张相卓结合公司原有的业务模式分析认为,“互联网+医疗”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方式并不在线上,线上只是给用户提供了一个更高效的寻找渠道,而在医疗技术部分依然需要仰仗于传统医疗机构的技术革新。
春雨国际创始人兼CEO熊娟通过举例一家南非做保险配套健康管理的公司,表示“互联网+医疗”在医疗和保险领域的生态机遇。
她认为,互联网医疗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走向线下”未必是唯一出路,还有很多其他方式例如跟保险、区块链行业的结合,都有可能出现现象级的场景。
技术创新是医疗健康行业发展的“原动力”
从医疗的角度出发,如何运用能够降低总成本的新技术,满足人们对各类疾病的就医要求,提高护理效率让百姓受益,是医疗大健康发展的重点。
新技术跟医疗健康产业的结合将在哪些具体细分领域获得资本的青睐?
对此,姜阳之表示,在硬件部分,能够辅助医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新技术备受欢迎。德联资本目前主要关注细分赛道里能够实现商业化的产品,解决临床的痛点和需求。
钱庭栀认为,生物医药领域完全颠覆性还比较困难,小型创业公司不具备竞争优势。因此他建议创业者做“改良型创新”,并同时注意产品在专利、稳定性、以及完整产品线方面的积累,同时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医学技术的进步,医疗行业中的隐私问题也日益突出。
对于这个问题,姜阳之谈到,数据安全可以通过技术性的方式进行解决,比如文档加密、云端安全数据的保护等,此外,解决这个问题,还要从创业公司本身的主观意识和外部政策等客观手段结合来完善市场。
熊娟表示,安全和效率对于医疗行业来说肯定是首选“安全”,而新晋的公司往往为了追求效率而忽视数据安全的保护。
在她看来,这首先涉及到企业自身品牌的打造和自律;其次,行业监管也势在必行。此外,新技术的迭代也将更好地解决数据隐私的问题。
张相卓认为,隐私保护并非是一个“高门槛”,而是从过去“粗放发展”到今天“回归正常”的心里预设所带来的,“是大家都应该转变思维一开始就要注重的事情”。
2019年,猎云网以发现产业独角兽为初衷,全面开启“FUS(Future unicorn Summit)未来独角兽峰会”品牌。本次大会以寻找产业独角兽为初衷,围绕“科技携手资本赋能大健康产业 ”的主题,对新时代下的医疗健康进行解析,分享投资人视角下的产业新机会,共同探秘医疗健康领域未来独角兽的机遇与挑战。
以下为圆桌实录,猎云网整理删减:
苏伟萍(主持人):大家好,很高兴跟大家在这里探讨新技术如何赋能医疗健康行业,我是苏伟萍来自复星集团。我主要看的方向也是数字医疗互联网医疗、医疗高科技,待会儿希望有很多跟大家探讨和分享的地方,下面有请台上的几位专家也做一个自我介绍。
复星集团星未来资本执行总经理苏伟萍
姜阳之:大家上午好,我是姜阳之,来自德联资本,德联资本目前主要投资的是科技和医疗两个方向,我在公司主要负责医疗方向的融资。
熊娟:大家好,我是春雨国际的创始人兼CEO熊娟,春雨国际是国内目前领先的一个国际医疗的健康管理平台,致力于为中高端客户做国际性的健康解决方案。
钱庭栀:大家好我是景旭创投的钱庭栀,景旭在国内主要从事医疗行业的投资,主要投器械、诊断服务以及新药的研发,目前在国内投了将近40家企业,科技和医疗之间的结合一直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关注点,我们也希望在未来的时间点在中国能够找到这样的企业,帮助企业快速成长。
张相卓:大家好,我是张相卓,我们一直专注于女性的生理健康周期的管理,这几年把重点放在给女性在整个生理期包括经期的疾病、被动怀孕,给予更多的管理和服务。
苏伟萍:钱总跟姜总都是比较资深的投资人,都有十几年的投资经验,钱总也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专业背景出身,也在大药企咨询公司在投资行业也做了很多大型的并购,在我们复星算是一起老东家,做过很多的大项目,我想先请问一下钱总,现在整个医疗健康行业过去几年可能“互联网+医疗”的概念有点慢慢淡化了,还有新技术,去年整个投资圈大家的浪潮并没有那么高,现在是不是有所改善,想请钱总分享一下自己对于大方向的看法。
钱庭栀:这一块我们一直关注两个方向,第一个把它归类为专业级医疗,主要基于整个公立医疗的体系。整个公立医疗体系在过去两年有很多政策上的变化,上一波互联网医疗大体上是想切这块的蛋糕,确实从政策角度来说,并没有跟上很多企业创业的热情,有很多企业也接受了很多的波折,我自己觉得在另外一个领域,我们目前也在探索消费级医疗,它跟整个消费行业的周期以及消费年龄结构的变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注点。
景旭创投创始合伙人钱庭栀
原有的我们看医疗体系,50,60后是一个主要的消费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来70、80、90后,在他们整个消费格局改变的过程中对于真正的我们现在所说的未来一代互联网医疗,或者是整个消费医疗改善格局上会有很大的变化。
特别是80后、90后在消费格局中对于医保支付,对于传统这些医疗的格局大家不是特别的在意,就像我自己本人我属于70后的末端,我去年我看了一下我看了我自己的医保单子基本上没怎么消费,很重要的是消费便利性的问题,时间以及消费习惯,我不能代表整个消费市场,从整个年龄结构来说只要能熬下去,未来会有更大的市场空间,特别是80后、90后消费更加多元化。另外一个角度喜欢的事情越来越多,只要能够解决消费中的痛点,这样的格局会越来越明显,未来还是有很多的机会。
苏伟萍:谢谢钱总,钱总从消费人群的角度去看整个人群结构的改变,通过互联网技术,创业者更清楚的知道自己用户人群的定位,这一点我们跟钱总观点非常一致的。对于任何企业来说,互联网技术、互联网用户一定不能忽视,这是你未来企业快速成长的基石。也想请问一下姜总,姜总算是经济背景出身,跨行业进入医疗大健康,有没有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姜阳之:德联目前基本上专注于技术驱动领域的公司,医疗领域,这两年国内政策变化很多,包括新药领域,新药研发本身就是技术驱动型的细分市场,免疫技术、细胞技术等新技术的层出不穷。
我们还关注精准医疗领域,算法技术,逐渐出来一些符合临床需求能够商业化的产品。
德联资本合伙人姜阳之
在医疗投资领域我们的策略是两头投资。一块是偏早期创新技术驱动,具有全球视野、跨区域的特点,在这个领域,我们早期投资的十几个项目里各占一半。科技创新型的医疗项目去美国看,无论是技术积累、专利储备,还是投资价格,目前来说美国还是有些优势的。我们在早期项目里寻找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科学家。
国内更多的是看一些偏中后期的项目,在中国,一个行业如果没有核心技术门槛很快会有很多人进来,像PD-1/PD-L1、细胞治疗,这些创新技术,看起来即便有相当技术门槛,也很容易面临非常激烈的竞争。
我们会寻找有相当高科技门槛的标的,在这里寻找一些有科学家质素的企业家。我们是整个团队互相配合来做的,我们的投资团队里有投药的博士、医学博士、生物学博士,也有一些有金融背景的同事。我们看创始团队,寻找一些有领袖能力的企业家。
苏伟萍:讲到投资这一块,我们也想听听创业者他们如何看待互联网的颠覆。现场请到的两位创业者都是非常知名的机构,春雨和大姨妈,大家手机上有很多人都有春雨跟大姨妈的APP,我也想请熊总介绍春雨国际还有您怎么看待过去几年互联网医疗?随着投资热情的减退,创业者在这个时间节点上要怎么把握?
熊娟:因为我们在这个行业里面跟投资人接触比较多,我们作为创业者确实能够感觉到投资人对医疗大健康领域持续的热情,好像一直都没有降低过。经常有基金说,我们又有一个团队看这个赛道,看这个方向。我们的感受是大家更加看重的是清晰的盈利模式和可预见的现金流。
春雨国际的创始人兼CEO熊娟
医疗不同于纯粹的互联网行业,确实是慢流的行业,需要创业者和投资人互信的建立,要让投资人对这个赛道有持续的耐心,这个是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点。
同时也对我们的创业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不能光靠概念的东西,而是要靠可落地、可执行、扎扎实实的市场功力才能获得投资人的亲睐,这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是合规性的问题,创业者不管是推进国际上先进的技术还是自己在国内孵化新的互联网医疗的可能性,包括分级诊疗的可能性,我们都必须要跟政策和政府公立医院做充分的结合,这是我们目前感受到的资本与我们这个行业互相磨合的结果。
苏伟萍:谢谢熊总,您这个平台相当于把最先进的国外新技术赋能产品,引入到国内,同时又要做好国内用户的服务。能不能举个例子,我们的产品目前是如何来服务客户的?
熊娟:现在有钱人除了关注自己的财富,第二个关注的就是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很多顶级财富公司他们是在给有钱人提供专业的全球理财方案,而春雨国际是在全球范围内帮他们寻找针对他们健康问题的全球解决方案,我们希望通过我们专业的服务取得客户信任,获得健康咨询的费用。
苏伟萍:我在美国的时候已经接触到大姨妈平台了,大姨妈本质上更多的是为女性用户服务的工具,它如何跨进医疗健康行业,想听张总分享一下。
张相卓:从我自己这几年的感受看,互联网与医疗结合这个大方向肯定是没有问题。尤其涉及到医疗健康这个领域的时候,非常依赖一些线下的应用,不管是机构也好,产品也好,服务也好,面临健康的问题,真正能够解决用户问题的方式方法不在线上,线上可能是给你一个通路,给你一个更高效的渠道让你去找到一个方法。你去执行这个方法的时候需要在线下机构落地。
大姨妈App联合创始人张相卓
谈到互联网跟医疗结合,尤其是对于像我们这样比较偏互联网的企业来说,需要用更开放的心态去找到更多的能够切实提供解决方案的机构去合作。在合作中,大家各自贡献自己的优势和资源,像互联网会有一些数据积累的优势,是一种更高效的解决方式,但是对于医疗技术这些东西还是很依赖传统的机构他们的技术革新。
苏伟萍:您能不能分享一些大姨妈的用户在医疗健康领域会有什么样的诉求?
张相卓:目前比较典型的案例是在辅助生殖。现在大家也提倡优生优育,我们感觉大家的压力也大,怀孕难或者是想怀得好的这个事情越来越普遍,包括身边很多朋友备孕了三四年都没有怀上,或者是怀上自然流产的概率很高,很多朋友第一胎很用心地保胎还是会流掉。
现在很多人会选择去做试管婴儿,我们的用户也面临这样的问题,他在网上直接搜这样的机构,很难辨别真正好的服务,这个过程中,我们就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我们找到比较好的服务机构,在中间做了很好的连接,这些机构也很难找到有备孕难问题的女性,而我们通过数据的分析能够清楚地找到有备孕需求的用户。
我们在中间,能够做好很好帮助这些机构找到精准的用户,也能帮女性找到真正靠谱的医疗机构,这是我们的作用,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尝试,效果不错。
苏伟萍:张总谈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平台还有医疗的产品。现在很多互联网医疗企业比如丁香医生也开始开自己的线下诊所。很多我们知道的线上平台,都有自己线下医院,想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过去很多企业都做出了模式的转变,但是这个模式转变之后,能够真正把线上的流量或者是平台型流量导到线下的机构去承接住,线下医疗产品能够跟线上用户的流量做一个很好的结合,这样的例子并不是很多。想跟在座的各位探讨一下,大家对“互联网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有什么样的看法,钱总这方面应该是看了很多的案子。
钱庭栀:医疗消费有一个特点,越大的消费等级,像手术肯定还是一个非常慎重的选择,互联网对于个人来说是辅助决策的工具,但是从辅助决策到最终的决策,现在原有的线下体系相对而言比较完备的,线上能够提供的服务我们还是要去看一些增量,影响到的就是这么几个,像诊断,药物的配送,再边缘一点的像心理咨询,真的把这个产业给串起来,现象级的公司我觉得我这几年还没有看到,正因为前几年也有过,但是受到政策比较大的影响,这一块确实也不容易,我们从这几个方面来说还是再观察。
姜阳之:互联网和医疗的结合还是比其他的轻模式相对重一点,切入的都是从半医疗,院前院中院后,目前都还是在院前,过去几年像大姨妈,春雨,他们都是做的非常好,在各自的细分领域确定了自己的位置,部分是互联网医疗往院中的阶段在切一些数据、患者的信息,现在对院前形成格局的刚才熊总和张总介绍到了,必须要找到一个可商业化的场景或者是产品,在今天看来是有一些优势在的。
因为渠道已经建立,效率已经建立起来,怎么样能够确定下来已经有的优势里面可商业化和场景,刚才咱们探讨的就是分级医疗,在网上是不是已经沉淀了一些数据也好,能够更精准、个性化分析用户的画像,这时候在给线下做竞争,从用户角度会变的更精准一点,这是我现在的一些想法。
苏伟萍:刚才姜总提到提到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创业热潮从2B2C形成了自己的平台,他们更多的方式是通过切入医院院前,尤其是三甲医院流量比较大的入口,院前院中院后提高他们医院的留存效率,同时把患者导流自己的平台。最近这几年,我们也发现从医院作为切口想要直接形成非常大的用户流量平台并不是那么容易,大姨妈本质是直接跑的C端,在C端切入进去已经吸引了大量的用户上来,这样的模式你们有考虑过去往线下或者是提供并不是这么轻互联网的服务吗?
张相卓:我们在做具有知识产权的医疗设备,我们做的目的,一方面帮助用户更好的获取自己的健康数据。第二个预留了一个口子。随着未来医疗行业的政策改变,看看有没有可能,作为CFDA审批器,他的数据在临床上有一些意义。
在政策允许的角度下去跟医院做一些互通,在未来的慢病管理可以带来一些效率上的提升,尤其对于交通不便的地区或者是自己行走不便,像孕妇这样的群体,你让她一大早去医院排队只是做一个简单的检查,是蛮辛苦的事情,是不是有可能通过小型化家用设备进行远程的跟医生进行交互,未来这可能会是一个机会点,我们也在这些方面也有一些布局。
但这个还是得看大的政策方向,也得看线下的机构怎么看待这个方面,他们对数据的有效性,诊断结果,诊断风险多多少少会有一些顾虑,大方向还是有很多的机会,还需要不管是医疗机构也好有更多的探索和尝试。
苏伟萍:春雨国际我发现也有几家线下的国际医疗服务机构,这样用户体验可能会更好一些,因为会请一些外国专家到中国本地就诊,直接在医疗机构里面服务了,春雨国际在这一块有什么样的设计?
熊娟:我非常认同钱总谈到的,在目前互联网医疗这个赛道里面,线上和线下结合非常完美的现象级公司现在还要再等待一段时间。春雨医生是2011年开始的,在这十年移动互联网医疗砥砺前行的过程中,我们确实需要肯定互联网医疗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性。我现在家里人和小孩看病第一落点可能不是去医院,而是随时随地在我的平台上问我的医生。
我凌晨两点出差的时候,可以在我的平台找到三个可以解决我问题的医生。可以肯定这几年互联网医疗给人们的健康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接下来路应该怎么走?我看到有一家有意思的线上线下结合的公司是南非的公司,他们是做保险配套的一家健康管理公司,他们把互联网化的应用跟保险结合的很紧密。
每个人根据他在APP上的运动量、饮食、每天被接受管理的程度可以直接决定他商业保险的价格。甚至在南非的超市里面还有专门品牌的营养品和相关的产品,如果吃他相应的营养品还会有积分兑换的优势,形成了非常完美的互联网医疗和保险相结合的生态,我们未来中国的健康险也会走向这个趋势。
目前从互联网医疗这个角度来说,不是走向线下就是唯一的出路和破局之道,很有可能是跟保险的结合,也有可能是跟区块链的结合,这都是未来我认为互联网医疗也能出现现象级的可能性。
苏伟萍:我们的题目是《新科技如何赋能医疗健康行业》,医疗健康在大家眼里是相对传统的行业,很多就是制药公司或者是线下的医疗机构。新技术是新的科学技术或者是新型的医疗服务的模式,在服务这一块,新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如何跟传统医疗大健康去做结合,这个方向确实很不容易。
线上线下结合一开始不管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都一股脑认为找到了一个爆发增长的方向。但后来整个市面上的创业公司也有很多家做了验证,发现并没有那么成功。我们在某一些细分领域里面看到的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比如自闭症领域,它会做一个妈妈的社群,因为是用户黏性非常强的产品,如果你导流到线下一个月在线下机构里消费就是两万的模式,不需要非常大量的用户,但是它因此长期的黏性和高客单价,线下服务机构开展的还不错,我们看互联网+医疗健康在很多细分行业还有各种探寻的可能性,也是希望有更多的创业者做尝试,也可以跟保险、区块链的结合不同的领域。
新技术赋能医疗健康行业还包括在新药研发上面,或者是新的医疗器械怎么在这个方向上寻找更好的标的,和医疗健康行业结合在一起,我也想跟姜总探讨一下,您的机构主要投资的方向就是医疗器械跟新药,想请您分享一下您如何看待新技术跟医疗健康产业的结合?
姜阳之:刚才主持人提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科技是最大的生产力,科技来了以后会对生产关系有一个大的促进,还有一个例子飞秒技术,对近视眼治疗的改变,这都是有了技术带来的市场,从而带来了患者,消费者用户的体验,这些都是大家能够密切感受到的项目。
在治疗领域,新药研发,小分子的发现,最近大家在DNA编码技术,抗体筛选技术,单细胞技术以及创新治疗里面细胞治疗技术,基因编辑技术进步都是一日千里的,这些技术一旦突破,形成有临床竞争优势的数据以后对原来治疗方式的改变都是有非常巨大的生命力。
很多人谈癌色变,很多治疗的方式,包括新药,就是让患者延长两三个月的时间都获得了很好的市场表现。最近随着精准医疗,测序技术的进步,免疫技术的进步,很有可能让癌症治疗变成慢性病,对有一些新抗癌技术不断的发现,好像肿瘤治疗这么多年下来,这些新技术的进步有点在敲我们肿瘤治疗的门,对于医疗器械它本身是一个交叉型的技术,是软件、硬件、工程技术结合在一起的。
这里面软件存在着大数据怎么来的,数据怎么分析,硬件领域里面,机器人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工程技术,如何让产品更精准,成品率更加的提高,这是多项技术结合在一起的由来。
前几年大家遇到一些结构性心脏病都是需要开胸的,现在有一种微创技术不用开胸治疗了,原来有一些高龄的病人或者是风险非常高的并发症非常高的病人也可以进行治疗,包括现在目前咱们国家也在谈医疗资源,医疗机器人在整个临床的应用,不仅仅能够替代一部分的人工,与此同时还比医生有一些地方看的更准。
机器人是四臂的,可以从更多的角度实施手术,像自动化人工智能约片,如果用CT做早筛,从劳动力方面是没法实现的,从人工智能可以低成本解决患者或者是消费者的需求。新技术在今天还是会层出不穷的在器械、精准医疗等不断的进行进步,德联目前是在细分赛道里找到创业者做出商业化的产品,解决临床的痛点和需求。
苏伟萍:姜总提到了一个技术来颠覆医疗服务的例子,比如说我们激光飞秒,这一块我们之前也做了研究,看了国际上很多的项目,发现国际上有很多创新的方式,它可以更个性化的做激光波长,可以做更个性化的治疗,帮你的近视调整的更准确,后来都发现从技术到商业落地的时候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对创业者或者是投资人来说,大家对一个新技术的发展从他的发展到落地应用的时候也是要做更多的思考,尤其是市场化的需求,像大姨妈在做的家庭物联网产品可以直接触达C端,不会碰到类似前面已经有垄断性的前端渠道的公司在,我也想跟钱总请教一下,如何看待新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与巨头或者行业领军企业的竞争,你要怎么做或者是在做投资的时候怎么去看这个问题?
钱庭栀:完全颠覆性的创新,特别是在生物医药领域这几年还是比较困难的,虽然大家都说颠覆,不管是生物制药还是医疗器械国际巨头他们在研发,开发系统都是有一些多年积累,小型创业公司很难去匹配到的,我们一般建议创业者是做一个改良型的创新,也比所谓的颠覆性要成功的几率更高一些,在做改良的同时也是要注意几个事情,一个整个专利体系,我们非常强调专利,特别是在中国,中国已经有了中国制造,未来2025,不仅仅是激励用户,现在立足于中国市场,把产品推向整个世界,这个对于企业的专利体系还是挺高的。
第二个产品的稳定性,制造的稳定性,我们看很多的公司确实在实验室会有一些创新,国内创业者本身也是在属于科研端,包括临床,未来的生产制造方面还是需要大量的外包服务商的合作,这一块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个从创新,从人的角度来说,中国市场有一个特点,有机会的特点就会有人,行业拥挤程度会快速的集聚,不管是医疗器械也好,植入也好,只要有一个创新性的产品,在六个月就会有其他的产品追上来,对于企业来说持续性的创新能力包括基于单一产品线扩展到完整的产品线,当然早期没有足够多的资源,前期只是一个愿景,在愿景当中怎么平衡自己的想法和资源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看到创业者想法非常多,但是资源有限的时候,这是一个时间选择的问题,企业能不能做好,做的起来,这里面也是一个关键点。
苏伟萍:还有一个问题是医疗服务质量的过程,如何更好的把控,这几天最热的话题就是平安好医生,往电商平台上传狗的照片也能拿到处方,钱总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钱庭栀:这个也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的事件,互联网增长的技术和传统医疗在原有的状况下管理的方式不是完全匹配的,包括企业人员的培训,企业内部的SOP,包括SOP执行以及方法还是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国内,不管是行业头牌的企业,大家在这个时间积累也就是几年的时间,很多企业本身创始人自己都没有做过SOP。
你让他教下面的员工也就是海外有什么企业,我买一套或者是找一个咨询公司给我写一个方法论,执行起来还是要花很大的功夫去做的,曝光行业存在的问题,这并不是对于行业发展特别大的阻力,我们碰到这些问题企业怎么把这个事情做好。
刚才几位嘉宾也提到的对信息安全,隐私,包括质量怎么管好,大家不要片面的说只要客户数量有多少,我每年的营收有多少,就能做的很好,还是要每家企业的方法自己来把握,我就说这么多。
苏伟萍:我们讨论了很多新技术赋能医疗健康产业的机会还有我们的期望。在赋能的过程中,碰到比较大的挑战是医疗健康行业对医疗质量安全还有数据隐私的要求非常高,这一块也是主办方想让各位重点讨论一下,如何看待医疗质量的监管跟用户隐私监管这两个大的挑战,对医疗健康的从业者,投资人员是怎么思考这个问题的?
姜阳之:这个跟我们国家整体的环境有关系,在美国大家非常重视患者隐私,中国你跟医疗机构合作很容易获得很多数据,有人说中国在医疗科研方面的优势,针对数据安全有两点吧,第一个大家要非常重视,这是属于每个人个人隐私的行为,这是从意识形态要有足够的重视。
第二个客观要防止安全事件的发生,我们重点关注的是科技,科技有一个叫前沿科技的方向,前沿科技方向重点关注的是人工智能,数据安全,从数据安全这里面有很多技术性的方式解决它,比如文档加密,云端安全数据的保护,数据库大数据数据通过一些结构性技术的安排可以进行保护,解决这个问题,要从主观意识和客观手段来结合。
苏伟萍:春雨国际在这方面做了哪些保障?
熊娟:您刚刚谈到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平台在效率和提供安全服务方面的把握。因为安全和效率在医疗行业里面肯定是首选安全,效率第二,对于互联网长期思考效率的人是很大的警示,我们在安全第一游戏规则的前提下坚守下来了就形成我们的品牌价值,后来新晋的追求效率公司反而很难沉淀他们的品牌。
所以我认为面对这两个挑战,第一是企业自身品牌和自律。第二是行业监管一定要更加的严格和标准化,包括最近曝的处方药的问题,都在警示我们行业监管的必要性。第二个数据隐私的问题,未来还是要有新的技术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区块链的算力对医疗数据有一个颠覆式的改变,未来这个赛道还是会有很多很好的技术应用,很多行业的从业人员也在把传统的IT架构往区块链做一些迁移,这个可以更好地保证大家的数据安全。
张相卓:这几年,大家觉得提倡隐私保护是一个高门槛,我觉得不是,它不是高门槛,是大家都应该转变思维一开始就要注重的事情。这些年,互联网医疗发展比较粗放,大家习惯了便利地获取用户隐私,现在是回归相对正常的状况,而不是突然变高了。
现在网络安全法也在越来越强调,你不能超采用户的数据,使。这个需要我们大家自己转变心态,不是现在门槛变高了,而是之前一些没有做好的事情大家现在要做好。
在开发平台上,我经常跟用户交流,大家对很多社会健康的话语数据信息还是很在意的。我们沟通的时候都会非常注意这个问题,有一些信息一定会做到脱敏,保证你看到的是一群人可能呈现出的一个状况,而不是具体某一个人会有什么样的情况。跟客户产生一些交互的时候,会在获得授权后再获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