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笑中国“一脸认真IT化”,日本人不知危机已逼近?

2019-07-02 03:22发布

翻译:中创盈科产业中创汇·520信息港

作者:及川卓也【日】

深圳夜景。面对急速成长的中国很多日本人还未重视起来

 很久以前,中国制造或服务总会被挂上“便宜或质量差”的印象标签可现在已今非昔比。在QR扫码结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中国已经超越日本并逼近美国。以工程师身份在微软和谷歌工作过、目前是几家公司的技术顾问的及川卓也,将解说自身在中国所了解的IT业发展情况,并重点介绍日本技术和IT发展相关的话题。

日本对那些不会用或不学习IT技术的人太宽容了

 去年我曾多次访问深圳和上海,现在在中国,从年轻人到老年人,IT技术遍及渗透到各个年龄段的日常生活中。

 比如支付,如各种报道中已经介绍的那样,智能手机的QR扫码支付已经很常见。即使在日本,也可以随处在百货商店、电子产品零售店、药店等看到如“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标志。

 在深圳和上海,摊位的叔叔阿姨使用这个QR扫码付款。这表明中国普通大众的IT知识水平很高。事实上,60多岁和70多岁的人使用它是因为他们没有移动支付就生活不便。显然他们的孩子或孙子第一次教会他们使用后,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如果你试图在日本推广二维码支付,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处理那些不能使用它的人?”

 日本对那些不会使用IT技术应用的人太过宽容。在开发系统和应用程序时,我们经常要求IT工程师“多体谅门外汉素人。请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当然,使其易于理解和使用是很重要,对那些已达到简单易掌握程度的技术,还是会引起很多人的不满与指责。

 换句话说,中国人会为了熟练使用掌握最新的IT技术而努力学习,但日本似乎不热衷寻求这样的努力。

日本人以前是通过算盘学会了如何使用计算技术。算盘比智能手机更难使用多了吧,但算盘却被大家好好掌握运用了。然而,当说到IT技术时,很多人态度却是“如果不学习就不会用它,这太没道理了”,还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要知道,现在世界,即使是三岁的孩子也能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播放YouTube视频。中国人做得到但日本人却做不到的原因,是对接受新兴IT技术上的态度不一样吧。

 我相信这种学习IT技术的态度反过来会影响国际竞争力。实际看到并感受到了中国大众每人应用IT知识的熟练度后。日本人不得不改变他们对学习接受IT技术等新事物的态度了吧。

在社会容纳度较低的日本,新技术难以试行

 中国,已经通过使用QR码产生了各种有趣的服务。我在中国时有所体验,会想到“这些能作为服务吗”。

 例如,有超市使用的“无人收银机”。如果手机安装了某个应用程序,你的智能手机将成为读取条形码的扫描仪,如果您将店面物品放入购物车,自行扫描付款后就可将其带回家。当然方便多了,不用排队等结账。然而,因为店员还要在顾客离开商店之前再检查篮子中的物品,所以又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因此实际操作似乎很困难。

 但是,就是这种“试一试”的态度。不管行不行,总之先试一试。不行的话放弃就好了。因为主流是这种想法,所以这种无人服务就像雨后春笋般出现。换句话说,中国他们是从失败中学习,我认为这得益于中国的“社会包容性”高。

 不可否认,许多新式服务多少存在风险。在中国甚至美国,已经进行了汽车无人驾驶的示范测试,并且在旧金山硅谷等地已有许多自动驾驶汽车。当然其中也有事故发生的报道。如果在日本发生同样的事情,那这种尝试实验会变得难以施行,实际应用就更遥远了。

 在美国,仅仅因为发生事故,并不意味着所有州都要禁止自动驾驶的尝试。当然舆论会提到“希望更慎重检查安全性”,但“新技术当然有风险”、“即使你普通开车,也可能发生事故。”这种想法会更多,“马上停止新实验”这种想法并没有多大优势。这就是社会对新事物的接受包容性,跟日本很不一样。

尽管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已经出现,但在社会包容性低的日本却连试验也无法顺利展开。这将无法实际运用先进技术,并将延迟IT新技术的发展。虽然日本自古有“尝试过不行后,就可以放弃了”这种尝试新技术和机制的思想,但现在日本保守的态度却······

日本企业越来越不想“模仿”美国

 在开始一项先进的商业模式时,有一种称为“时间机器管理”的方法。这个方法是,在美国成功施行的商业模式波及到日本之前还有几年的“年度差距”,在此之前先“模仿”美国的这一模式,抢先一步也在日本施行,那么此举很大可能会取得成功。Softbank集团总裁孙正义(Sonayoshi Son)在20世纪90年代末提出了这一观点。

 然而,最近的日本公司甚至无法将这时间机器管理付诸实践。一个很好的例子是,最近我们还没有赶上配备AI的智能扬声器的开发,如“Amazon Echo”和“Google Home”。

 第一款Amazon Echo于2014年11月在美国发布,之后更新到第二代,但日本2017年11月才发布。此外,Google Home于2016年5月在美国发布,并于同年11月发售。日本2017年10月才迟迟发售。

也就是说,两家公司都花了1年半到3年左右的时间来发展到日本。在这期间,日本的大型AV设备制造商应该拥有能够创造出自己的智能扬声器的时间和技术力量。但是他们却没有出过自己的产品。不仅如此,完全坐上了“制作搭载了谷歌的AI助理的扬声器”相反的平台。智能扬声器是大型IT平台的主要战场,这个可能不适合作为例子,但也表明从一开始日本就放弃了和亚马逊谷歌的战斗。

 当然,日本企业不是在任何领域都不行。例如,在配车服务方面,正在努力赶超美国的“Uber”的“JapanTaxi(日本出租车)”等。就配车服务而言,在亚洲地区,美国Uber正在撤退,以中国的“滴滴出行”为首的亚洲配车服务开始进军抬头。每个国家法律都有差异,可以接受的服务也有其独特的特点,所以应该还有充分的战斗机会吧。

未来的创新需要在全球和本地之间取得平衡

中国的搜索服务“百度”和微博“微博”等服务,都是模仿谷歌和推特等美国服务而成立的。

虽然很不甘心,但不得不承认,中国比日本先进的领域在增加。既又重点发展又逐渐熟练运用各种新技术,可以预测它将成为世界最尖端的AI国家。日本人不是嘲笑的时候了。

中国很广阔,贫穷地区也有很多,不讲礼貌的人也很多,这一点是肯定的。可另一方面,在创造智慧上他们也是很优秀的,拥有很多在全球也不逊色的富人。日本人,特别是上一代人中,很多轻视或低估了中国,殊不知,现在作为大国的中国,似乎也快把美国抛在后面了。

在IT世界中,全球化发展已经引起了商业增长,全球和本土之间的平衡发展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美国,随着特朗普政权的成立,包括美国在内,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变得更加困难,因此更应重新审视本土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在日本更应开展更具日本本土化的服务。

 日本容易从极端走向极端。一提到“日本特化服务”,就很容易跑偏到只有日本才能通用的创新。比如说以前的Galaca手机(即feature phone)【注1】。今后,在开发专门于日本的高功能、高性能的服务和产品的基础上,不要把它原封不动地推向别国,而是要融入其他国家所要求的规格中,摸索出全球出口的商务模式岂不更好?

【注1】指的是无视世界上手机、IT等技术的发展,而独自进行开发的日本产手机。有种自嘲的意味。因为有很多特色功能,所以也称为“多功能手机”“特色手机”。主要跟现在的智能手机区别开来。
文章来源: https://www.toutiao.com/group/6708643086932640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