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白名单\"废止,洗牌加剧的国内电池产业谁能笑到最后?

2019-06-27 01:14发布

6月24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发布消息称,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精神,工信部决定自2019年6月21日起废止《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规范条件》),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批符合规范条件企业目录同时废止。

其实,《规范条件》一直被解读为扶持本土电池企业的政策,对外资电池来说是个助力不小的噩耗。这四年间,《规范条件》出台又退出,实际上也映射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与进步。

为什么是现在废止?

动力电池企业经过一段时期的保护,确实到了该检验成果的时候。但是众所周知,新能源补贴将在2020年底补贴完全退坡了。《规范条件》那为什么选择此时废止,而不是选择在2020年底新能源汽车补贴完全退坡的时候废止呢?

某新能源车企负责人向汽车商业评论解释道,“电池的整车开发至少得一年时间,现在配上国外的电池,出货也得2020年底,甚至2021年,其实跟新能源补贴退坡的时间仍然是同步的。”

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在2021年将完全取消,现在动力电池的最后一层保护网也已经撤去了,新能源汽车完全市场化的时间节点已经到来。后面的搏杀,是真刀真枪,是近身肉搏,其竞争惨烈程度不一定会逊色于目前充分竞争的传统车市场。

事实上,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长远发展,开放也是更好的选择。但是目前面对国外的一大波进攻,国内电池企业准备好了吗?

国外巨头来势汹汹

可以预见包括三星SDI、LG化学、松下等电池巨头将在未来2-3年内大举进军中国市场。

事实上,进入2018年以来上述外资品牌也早已为“重返中国”进行秘密“备战”。

2018年7月,LG化学宣布投资20亿美元在南京建设了32GWh动力电池项目,该项目预计今年10月开始量产,2023年全面达产;

2018年8月,韩国SKI集团宣布将在江苏常州建设电动车动力电池工厂,该工厂预计每年可生产7.5GWh的动力电池;

2018年12月,三星SDI低调重启了暂停2年的西安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二期项目;

2018年12月,松下宣布将投资数亿美元,用于将其大连动力电池工厂的产能提升一倍。

本次“白名单”正式废止,将进一步加速日韩电池巨头的二次入华进度,国内动力电池产业也将迎来新一轮的竞争。

外患内忧,加速洗牌

“重返中国”的外资品牌,显然是有备而来,并且是携新技术卷土重来。今年6月,韩国SKI集团首席执行官对外透露,SKI已对NCM(9:0.5:0.5)三元锂电芯进行技术攻关。配备新高镍电芯的纯电动车将在能量密度、续航里程等多方面得到提升。而反观国内市场,目前大多数国产动力电池企业尚未实现NCM811电芯的稳定量产。此次白名单取消,日韩巨头有可能从国产电池企业手中抢走高端纯电动车的电池订单。

纵观国内动力电池方面,“报团取暖”和马太效应早已呈现。自2017年起,上汽集团、吉利集团、东风汽车、一汽集团、北汽集团、广汽集团、华晨宝马等多家主机厂分别与宁德时代建立了合资公司,用于生产和销售汽车动力电池。最终,根据此前数据显示,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三家已经拿走了2018年全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总量66.67%的份额。

并且,按照趋势,不少主机厂除选择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外,也将逐步与外资动力电池企也展开合作。例如今年6月,吉利集团附属公司上海华普国润与LG化学成立合资公司,用于生产动力电池。

在这种内外夹击下,国内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必定迎来加速洗牌,尤其是目前处于第二、第三梯队的电池企业估计能笑到最后的是极为少数。

结语

生于2015年,卒于2019年。完成使命之后,《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也退出了历史舞台。在4年来之不易的“保护期”,我国动力电池企业也出现了良莠不齐的发展。面对弱肉强食的全球竞争,我国动力电池将有着怎样的表现?一起持续关注。

文章来源: https://www.toutiao.com/group/6706748037739315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