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工信部发布了其2019年的第22号文件,内容不多,只有短短三行字,但份量却是十足的——《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被废止了!
2015年3月,为了引导和规范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健康发展,工信部制定了《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并在2015年5月1日开始实施。
这虽然名叫《规范条件》,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一堵“防火墙”!因为这里面明确提出,若新能源汽车搭载的动力电池的供应商不在这份“白名单”里头,该新能源汽车就无法进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目录》,也就意味着无法获得补贴。
可截至目前,这份白名单共发布了四批,有57家企业入围其中,但这57家企业却是清一色的中国企业,三星、LG、松下等国际电池巨头始终没有出现在这份白名单上。
也正因为这一“防火墙”的存在,中国催生了一个千亿市值的巨头企业——宁德时代。
截至6月25日,宁德时代的市值达到了1512.81亿元,而比亚迪的市值仅仅为1361.34亿元。在前不久,由知名金融数据和分析工具服务商Wind发布的2019年一季度“中国上市企业市值500强”中,宁德时代以市值1866亿元位列57名。
之所以有如此巨头的诞生,是因为诺大一个中国市场,动力电池领域居然是一个寡头市场。2018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总量为56.89GWh,单单就宁德时代就占到了41.19%的市场份额,装机量达到了23.43GWh,是第三名的7.6倍。比亚迪虽然有着非常不错的市场份额(20.1%),但它一直是自供自销,也就影响不到宁德时代的“霸权市场”。
今年的第一季度,中国市场共有51家动力电池供应商实现了装机,其中宁德时代的装机量达到了5.54GWh,占比达到了44.10%,市占率比去年还要多了3个百分点。
虽然,中国市场是宁德时代在“一手遮天”,但国际上却是劲敌满满。像松下、LG、SK Innovation和三星这些动力电池的巨头,虽然没能在中国市场获得“特权”,但从市场规模上,从技术上,却一点也不输宁德时代。而且,这些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其实早就对中国市场蠢蠢欲动。
据路透社透露,在前段时间,韩国SK Innovation就已经计划投资4.9亿美元来建设其在中国的第二家电动汽车电池工厂,以此来打赌中国在新能源市场上的政策开放。更早些时间,LG化学投资20亿美元建设动力电池项目在南京开工;三星SDI于去年底也低调重启西安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二期项目。
这些企业之所以敢在中国大张旗鼓,其原因在于他们在动力电池的成本上要比宁德时代有优势。去年年底,知名金融服务公司瑞银对特斯拉/松下、LG化学、三星SDI以及宁德时代(CATL)生产的锂离子电池进行了拆解成本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特斯拉/松下最新使用的21700型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成本为111美元/kWh、LG化学公司为148美元/kWh,而宁德时代的成本超过150美元/kWh,仅位列第四。
另外,虽然此前各家车企因为《规范条件》不得不选择宁德时代,但他们手上也不乏“备胎方案”。譬如,一向以谨慎出名的丰田一口气结盟五个电池供应商,除了宁德时代,还有比亚迪、东芝、汤浅和丰田自动织机;大众除了与宁德时代牵手,还计划与瑞典电池生产商Northvolt共建电池工厂;吉利在与宁德时代成立合资公司之后,回头就与LG化学成立合资公司。
可以说,一旦白名单放开,宁德时代面临的挑战是极其严峻的,中国市场也势必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当然,最悲惨的应该是那些市场份额只有1%的动力电池企业了。可以预想,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未来可能只会存活两家——宁德时代和比亚迪。
当然,政策也不是随便说开放就开放的,如果宁德时代的技术储备没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它也不敢开放。据悉,宁德时代最新开发的NCM811电池的电芯密度已经达到了250Wh/kg,应该来说,这能源密度仅次于特斯拉Model 3上所使用的21700圆柱形电池(340Wh/kg),短时间内,碾压韩国企业应该是绰绰有余的。
6月25日,宁德时代的股市表示很淡定,似乎并没受到取消白名单的影响。
不管怎么样,开放白名单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因为它能使行业得到充分的竞争,让动力电池行业从政策导向转向市场导向,这必然会激起宁德时代奋发图强的劲头,也更有利于中国品牌的新能源企业获得成本更低,性能更好的动力电池。
文 | 李建豪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earAuto立场。)